總硬度測定儀(常用于檢測水中鈣、鎂離子總濃度)的使用需注意多方面細節,以確保測定結果的準確性、儀器的穩定性及操作安全。以下是關鍵注意事項:
一、樣品采集與保存
避免污染:采集水樣時使用潔凈的聚乙烯容器(避免玻璃容器,防止玻璃溶出鈣、鎂離子干擾測定),采樣前用待測水樣沖洗容器 3 次。
及時測定:水樣采集后應盡快測定(建議 4 小時內),若無法及時測定,需用硝酸酸化至 pH<2(抑制微生物生長,防止鈣、鎂離子沉淀),冷藏保存(4℃左右),測定前需用氫氧化鈉中和至中性。
排除干擾:若水樣渾濁、含懸浮物或藻類,需先過濾(用 0.45μm 濾膜),避免影響滴定終點或電極響應。
二、儀器校準與維護
定期校準:
滴定法儀器:需用已知濃度的鈣鎂標準溶液(如 100mg/L 以 CaCO?計)校準滴定管精度及 EDTA 濃度。
電極法儀器:使用標準硬度溶液(低、中、高濃度)校準電極,確保線性響應,校準周期建議每周 1 次(或根據使用頻率調整)。
電極維護(針對電極法):
電極使用前需在飽和氯化鈣溶液或標準硬度溶液中活化(浸泡 30 分鐘以上),避免干燥存放。
測定后及時用蒸餾水清洗電極,去除表面殘留樣品,長期不用時需浸泡在 3mol/L KCl 溶液中(復合電極)。
若電極響應遲鈍,可用軟布擦拭電極膜(避免劃傷),或更換老化電極。
滴定系統維護(針對滴定法):
滴定管需定期檢查是否漏液,活塞或管路是否堵塞,使用后需排空并清洗,防止試劑殘留結晶。
三、試劑管理與干擾消除
試劑保存:
EDTA 標準溶液(滴定法)需避光冷藏(4℃),避免與空氣長期接觸(防止 CO?影響 pH),每月需重新標定濃度。
指示劑(如鉻黑 T)易氧化失效,固體需干燥避光保存;溶液需加乙醇或三乙醇胺作穩定劑,現配現用(有效期 1 周)。
緩沖溶液(如氨 - 氯化銨,pH=10)需密封保存,防止氨揮發導致 pH 下降,若出現渾濁需重新配制。
干擾消除:
水樣中若含 Fe3?、Al3?、Mn2?等金屬離子,會封閉指示劑或與 EDTA 優先反應,需加三乙醇胺(掩蔽 Fe3?、Al3?)或硫化鈉(掩蔽 Mn2?、Cu2?)。
若含大量 CO?2?、HCO??,需先加鹽酸煮沸去除(避免生成 CaCO?沉淀),冷卻后再調 pH。
四、操作規范
pH 控制:滴定法需在 pH=10 左右的緩沖體系中進行(確保指示劑變色敏銳),若 pH 過低(<8),EDTA 與鈣鎂結合能力弱;pH 過高(>12),會生成 Mg (OH)?沉淀,需提前用鹽酸或氫氧化鈉調節。
滴定操作:滴定速度不宜過快,接近終點時(溶液顏色開始變化)需逐滴加入,同時劇烈搖動錐形瓶,確保反應充分,避免過量滴定。
電極法操作:測定時需勻速攪拌水樣(避免氣泡附著電極),待讀數穩定后記錄(通常 30 秒內數值不變),同一樣品測定 2-3 次,取平均值。
五、安全與環境
安全防護:操作時戴手套、護目鏡,避免直接接觸試劑(如氨緩沖液有刺激性氣味,需在通風櫥操作);EDTA 溶液若接觸皮膚,需立即用清水沖洗。
環境控制:避免強光直射(防止指示劑分解),室溫控制在 15-30℃(溫度過高或過低會影響反應速度及電極靈敏度)。
六、質量控制
平行樣與空白:每批樣品需做 2 份平行樣(相對偏差≤5%),同時做空白試驗(用蒸餾水代替水樣,扣除試劑空白值)。
異常值處理:若結果異常,需檢查試劑是否失效、儀器是否校準、干擾是否消除,必要時重新測定。
七、其他
嚴格遵循儀器說明書操作(不同型號儀器可能有特定要求,如滴定終點判斷方式、電極參數設置等)。
長期不用時,需清空儀器管路,擦拭表面,存放于干燥通風處。
通過以上注意事項,可有效保證總硬度測定的準確性,延長儀器使用壽命,降低操作風險。